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小雁塔密檐式,以及西安小雁塔门票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小雁塔有三个高度
1、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最初为15层,高约46米,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至上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砌成。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55年,华县发生大地震,小雁塔顶两级被震毁,现在只剩13级。
2、登上塔顶,你可以饱览西安市内风光。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小雁塔和大雁塔由来
1、一说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所以玄奘西行求法之后,也用鸟的名字命名此塔,但因为唐人尚雁,所以有雁塔这个名字。
2、一说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礼和信,比如孔子去请教老子,带的礼物就是雁,而苏武牧羊,被困北海苦寒之地时,也是用鸿雁传书的方式,寄托对大汉的思念。所以玄奘也是以雁塔为名,其实是代表对远方天竺佛教的敬仰。
3、也有说玄奘在那烂陀求法之时,遇到过一座神奇的塔,名字叫亘娑石塔,而亘娑这个词翻译成汉文,就是雁的意思。所以玄奘模仿亘娑石塔建成的塔,就命名为雁塔。
4、其实在《大唐西域记》卷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
5、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九中记载,很久以前,在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一个寺院内有一群和尚,这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南传佛,每天就吃三净食,就是指的雁、鹿、犊肉。有一天,一位和尚恰巧看到了天空中飞了一群雁,然后就说:“今天它还没有东西吃呢,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吧!”小和尚刚念叨完,就有一只雁折翅而下,落在了这位和尚的跟前。他高兴地告诉了寺院内所有的僧人,大家都认为是佛祖显灵,用这样的方式教化他们。
6、于是僧人们就在雁落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塔,并取名为雁塔。在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唐朝的高僧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经见过这座雁塔,回到国内,就在慈恩寺翻译经文。后来,为了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佛像,就在这所慈恩寺的西院建造了一座和印度雁塔形式比较相似的砖塔,这座砖塔就是大雁塔,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7、小雁塔建造在大雁塔之后,因为之前有雁塔,于是就称慈恩寺的为大雁塔,之后的为小雁塔。
西安小雁塔简介
小雁塔即“荐福寺塔”,位于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
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建造时共15级,现存13级。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逐层递减,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每层皆有迭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合一,成为了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