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昌硕的画作,以及吴昌硕国画作品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吴昌硕有哪些故事
年轻时的吴昌硕有过逃难、要过饭的经历,这也让他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
一次,他认识了一位古董商,颇有好感,并送了他“道在瓦甓”四个字,后来这位古董商将吴昌硕视为知己,为了表达他对吴昌硕敬重,送了一只弥足珍贵的古缶回赠。
吴昌硕把这只古缶看做宝贝,并以此给自己取名号,叫“缶翁”“老缶”。
吴昌硕画的石榴价格
目前吴昌硕的石榴画价(60一100万)/每平尺,这还是保守价,所以画界称一代宗师吴昌硕。
吴昌硕先生是晩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海派中的代表。
由于书法,篆刻功底深厚,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所以吴昌硕的绘画就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甜畅淋的(大写意),表现形式,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的画中心思想
1是"以写意为主,兼顾写实"。2吴昌硕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气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自由流畅和意象的丰富多变。他倡导用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表达形象,注重捕捉事物的灵动和生动。3吴昌硕的画作中融入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通过画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艺术的追求。他的画作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审美的享受。
吴昌硕十大徒弟排名
答:吴昌硕共有十三名弟子
1.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比吴昌硕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根据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的说法,齐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没见过吴昌硕。并未得到吴昌硕的亲自指点,可以说齐白石师承吴昌硕,但也仅仅只是“遥师”。吴昌硕曾为齐白石写“润格”和《白石画集》(篆)扉页。
2.王一亭(1867-1938)
王一亭,浙江吴兴人,上海商界名人。与吴昌硕相识于1911年,两人相差23岁,为忘年交。吴昌硕对王一亭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篆刻、绘画、诗词等方面的指导和探讨,他将自己“用作书之笔作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一亭。
3.赵云壑(1874-1955)
在吴昌硕的众多弟子中,赵云壑的身份有些“特殊”:他30岁左右,拜寓居苏州的吴昌硕为师,1910年间,他到沪上鬻艺,为吴昌硕赴海上发展打开了前路,此后,一直跟随吴昌硕左右。在吴昌硕亲传诸弟子中,赵云壑最为接近吴昌硕本人艺术风貌,常为吴昌硕代笔。
4.陈师曾(1876—1923)
陈师曾,江西义宁人,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1910年35岁的陈师曾归国,拜吴昌硕为师,绘画、书法与篆刻,皆得缶翁真传。潘天寿说:“(陈师曾)天赋高,人品好,学识渊博,国学基础深厚,金石书画无所不能,可惜死得太早,否则他的艺术成就定在吴昌硕之上。”
5.陈半丁(1876-1970)
陈半丁出生于浙江绍兴柯桥,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1894年19岁的陈半丁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到上海小长庐馆拓印为业,在此与吴昌硕相识并拜师。陈半丁十分好学,深得吴昌硕厚爱。非但自己亲自传授,还将其介绍于好友任伯年、蒲作英。
6.李苦李(1877—1929)
李苦李,祖籍浙江绍兴。1916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苦李拜师吴昌硕,师生都极为认真,李的习作,缶翁都加以修改、评语,绝非依傍门户假托师名。
7.朱屺瞻(1892-1996)
朱屺瞻,江苏太仓浏河新镇人,是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1918年始师从吴昌硕。常与同门的潘天寿、吴茀之研讨艺事。
8.潘天寿(1897—1971)
1923年,27岁的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好友诸闻韵介绍,认识了近80岁高龄的吴昌硕,深得其器重。潘天寿常去拜望吴昌硕,耳濡目染,画艺大进。吴昌硕曾对其入室弟子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
9.王个簃(1897-1988)
王个簃,江苏省海门市人。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书画。1925年29岁的王个簃离开南通来到上海,拜81岁高龄的吴昌硕为师,并在吴家担任了家庭教师,为吴昌硕孙儿授业。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得益遂多。
10.吴茀之(1900-1977)
吴茀之幼承家学,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并受业于吴昌硕。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其画深受吴昌硕一派画风影响。
11.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鄞县沙村人。沙孟海与吴昌硕的交往有点戏剧性。1924年岁末,吴昌硕先生在海上词人况蕙风家闲坐时,发现了沙孟海雕刻的印章,当即挥笔书道:“虚和整秀,饶有书卷清气”。得到吴昌硕如此评价,24岁沙孟海激动不已,不久就拿着自己新刻的印章登门拜师。
12.诸乐三(1902-1984)
诸乐三,浙江安吉鹤溪村人。于1920年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前,诗书画印已具有相当水平。诸乐三有幸能常常侍从老人左右,得到了吴昌硕的亲授,并能直接细观其原作,反复深究老人印学之精髓,目睹老人治印之真谛,终得缶翁衣钵。
13.朱复戡(1900-1989)
朱复戡,浙江鄞县梅墟人五岁时即在青甑上练习毛笔字,七岁可写一尺见方的石鼓文,引起了吴昌硕的注意。吴亲切地称朱复戡为“小畏友”,朱则称吴“吴昌老”。吴昌硕每每出席各种高雅重要的活动,都要带上朱复戡,以朋友之名形影相随。这样的搭档被称为“一老一少”,成为大上海文化界的一大奇观。
吴昌硕的画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吴昌硕国画作品、吴昌硕的画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