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晋祠献殿年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殿字款瓷器是哪个年代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晋祠的历史意义
1、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时期,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
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
3、现存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
4、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
5、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6、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7、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8、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殿四周围廊,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造型奇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9、金代建筑献殿,结构稳固,梁架轻巧,既为大殿,又巧似凉亭。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国宝建筑。
10、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国宋代宫廷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塑像写实传神,清秀典雅,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
晋祠中的历史元素
1、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便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2、晋祠自一千五百年前创建以来遂形成集儒、释、道于一统的古建筑群。祠内唐、宋、元、明、清古代建筑星罗棋布,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建筑百余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其中,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巧夺天工、造型奇特的十字型古桥鱼沼飞梁,稳如大殿、巧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3、晋祠有四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历经九百年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圣母殿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与你交流,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带给您无尽遐想。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便是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平衡感。
4、晋祠内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水蜿蜒穿流于亭台殿宇之间;千年古树20余株,尤其是周柏、隋槐,更是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外,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唐武则天亲自作序的《晋祠华严经石幢》等石刻,更是晋祠的国宝级碑刻。
晋祠博物馆的游玩顺序
1、A线:宣传栏(概况)→水镜台→智伯渠→金人台→对越坊→献殿→唐碑→唐叔虞祠→关帝庙→周柏→鱼沼飞梁→圣母殿→难老泉→水母楼→晋溪书院(王氏祠堂)→董寿平美术馆
2、B线:宣传栏(概况)→水镜台→智伯渠→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周柏→唐叔虞祠→关帝庙→唐碑→傅山纪念馆→难老泉→水母楼→王氏祠堂→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塔院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