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简介(杜甫创作成就)

其实杜甫生平简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杜甫创作成就,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杜甫生平简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杜甫的生平经历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世时名声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

2、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4、因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从八品小官)。入蜀后曾在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5、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一生经历概括

1、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2、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3、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4、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的一生概括

杜甫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开始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时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杜甫生平及评价,诗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描述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困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2、杜甫的诗歌创作涉及了各种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咏史怀古、思乡怀人等。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3、后世对杜甫的评价非常之高,唐代韩愈说杜甫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也说杜甫的诗“贯穿古今,缕格律,尽工尽善”。宋代王安石也曾评价杜甫的诗是“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