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北洋舰队军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北洋水师舰队所需费用是多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北洋水师为什么会全军覆灭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实行君主立宪,经济改革,学习西方科技,重视教育,走上工业化道路。
而大清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皇权代表一切,清廷腐败堕落,不思进取,禁锢百姓的思想与行为,不重视科技。一优一劣,一进一退,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清朝闭关锁国,不重视海权。虽然从西方巨资购买了军舰,但其目的,仅是守卫大陆。这种不思进取的思维,就决定了国家海军战略就是被动挨打。虽然1888年建立了亚洲实力第一的海军,但其目的仅是守卫大陆,之后再不肯在海军方面投入一分钱。
而日本早就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天皇节衣缩食、百姓主动捐款,举国之力发展海军,是一支强有力的进攻型海军。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征服台湾、征服朝鲜、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为此,日本大办军火工业,建立先进海军,1890年,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三十,1892年,军费占比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一。
1875至1894年期间,大清军费总支出4600万两,军工投资4200万两,一共8800万两,而日本1888年至1895年军费支出就高达4.63亿两,是清朝二十年军备支出的5.2倍。
没有钱,怎么发展海军?海军本来就是非常烧钱的军种。买军舰、买先进大炮、买炮弹、军饷开支,哪样不要钱,分到海军的可怜巴巴的几个钱,连维持正常运行都捉襟见肘,更别提发展了。
黄海海战中,丁汝昌所在的定远舰开炮,日舰没打中,反倒把舰桥震塌,丁汝昌身受重伤。大清军备可见一斑!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有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总排水3.4万吨;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力量对比上,差距大。
原因四、清廷腐败,海军经费被挪用。慈禧太后祝寿、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1200万两白银。让本就稀缺的北洋水师军费雪上加霜。弄得海军买炮弹、买炸药的钱都没有。
原因五、李鸿章与翁同龢党争,导致海军经费被截留。
李鸿章属于后党,翁同龢属于帝党,双方矛盾重重,翁同龢掌管的户部找各种借口阻拦拨付海军经费,导致海军无法正常备战。
原因六、情报战失利。甲午海战前,由于疏忽,满清电报密码被日本破译。大清兵力布置、一举一动,日本洞若观火。
原因七、大清海军航速比日军低、舰队吨位少于日本。由于大清海军缺乏经费,使用劣质燃煤,导致产生浓烟,容易暴露目标,且伤害锅炉,最重要的是影响航速。北洋水师航速8~9节,日本海军航速14~15节。日本联合舰队总吨位4万吨,而北洋水师只有3.4万吨。
原因八、北洋水师海炮落后,射速差。炮弹数量少、性能差。
北洋水师舰炮落后,305毫米主炮三分钟发射一发炮弹,炮弹主要为填沙石的穿甲弹。
而日本海军装备速射炮,一分钟发射5~10发炮弹,炮弹为火药炮弹,一炸一大片。
北洋水师打到后来,无弹可用,只能悲壮地用军舰去撞击日本海军,最后被击沉。
原因九、协调作战能力差,军事指挥不力,李鸿章犯下大错。也缺乏南洋水师支援。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作战是勇猛的,悲壮的。5个小时的战斗,北洋水师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此战也暴露了北洋水师协调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本鱼雷艇未到战场,北洋水师4艘鱼雷艇却没有发挥出作用。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彻底丧失制海权。后来被日本水陆并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李鸿章瞎指挥,龟缩战术,使北洋水师完全被动挨打,终致覆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整个甲午海战中,南洋水师也没有出动军舰支援。北洋水师孤军奋战,力量消耗殆尽。高层缺乏整体协调作战能力。
原因十、士气不足,作战意志力不足。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士气不错。但是此战失利后,士气明显下降。
日军攻击旅顺要塞前,清军最高指挥官竟然不战而逃,使得日军顺利占领旅顺要塞。
清廷以保全其统治地位为根本,没有决心与日本海军决战。后来的龟缩战术就是大清高层作战意志力差搞出来的败笔。
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一、纪律败坏。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
2、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
3、三、观念落后。禁海后,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窍不通。。许多大臣对海军都没有太大的认识,把它视为辅助陆军的兵种
4、四、海军并未中央化。北洋水师属于李鸿章的私人所有。
5、五、军费滥拔滥用。海军军费经常被挪用,清廷也不再向北洋水师提供购买枪炮的资金。
6、六、选帅失当。丁汝昌并不是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他原是骑兵将领。
7、北洋水师,也叫做北洋舰队,是中国清朝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所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为强大的。
8、北洋水师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建。1875年,李鸿章在英国订造了4艘炮船,开始了清政府向国外订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1880年,向德国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之后又陆续从国外订购多只舰船。
9、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创立,从此中国海军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然而,1888年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大大减少,此后数年都未购置新舰,这也为后来北洋水师在午海战中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北洋水师是淮军吗
梁启超《李鸿章传》曾经说过:“以一人敌一国。”李鸿章是淮军领袖,整个北洋水师以及附属的辽东和山东海防都是李鸿章淮军管辖。清朝末期的派系林立使得与日本战争中,只有淮军参战。淮军是镇压太平天国时期崛起的地方武装,这支武装在太平天国平定后就被大规模裁军了。到了后来,清廷发现虽然太平天国镇压了,国家还是不太平。比如淮军,为了保证大清海疆安全又不得已启用淮军。而北洋水师很多人就有着淮军背景,比如作为水师提督的丁汝昌就是原太平天国将领投降了淮军。那么,说到北洋海军军费,大清有多么吝啬呢?
自1875年北洋水师谋划开始创建,到1894年也就是甲午海战开战以来,在大清朝廷这20年的日子里,包括海防经费和海防经费之外的各类开支。这里面还是要算入海防基地的建设这类开销,北洋水师总共花了约3796万两白银,平均一年差不多是190万两。这笔钱看起来很多了,但是要知道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开支约8000万两算,这才占每年财政开支比例约为2.375%。这样对比是不是觉得就很少了。这笔账这么算可能还不太直观,因为大清是个大国。这么大的体量,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多了去了。肯定会有人说,这也不少了。那么,看看日本对于海军投入有多少呢?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北洋舰队军费和北洋水师舰队所需费用是多少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