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造像(形容敦煌的美句)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敦煌石窟造像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敦煌石窟造像的知识,包括形容敦煌的美句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敦煌莫高窟有多少个洞窟

敦煌莫高窟建在近两公里长的砾岩峭壁上,分上下五层,共有735个洞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各朝,持续开凿了一千多年。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这么多,哪些洞窟是一定要去参观的?

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可追溯到北凉时期。

275窟是乐僔和尚在沙鸣山断崖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洞窟的西壁,有一尊端坐在狮子凳上的交腿弥勒佛像,两侧墙壁上分别开凿了三个佛龛用来供奉菩萨。每个佛龛都有屋檐,属于典型的中原风格“阙”。

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为位于石窟群中段、依窟而建的标志性建筑,96窟,又称“九层楼”。

窟内是一座34.5米的弥勒坐佛,后人又称它为“北大像”。北大像开凿于公元695年,武则天当政时期,当时世人皆传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于是兴起了一股打造弥勒佛像之风。北大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打造的,据说它的形象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而塑造的。

158窟呈长方形,形似棺材,极为独特,又称涅槃窟,里面设有高为1.43米的涅槃佛坛,佛坛上躺着佛陀。南、北、东三面墙全为壁画,讲述佛陀涅槃前的庄严场景。窟顶上绘有千佛,造型丰富,十分壮观。

涅槃窟建于公元755年,由敦煌当地的名门望族出资所建。

45窟开凿于8世纪盛唐时期,是保存最完好的石窟。洞窟的西壁,有7尊服饰华美的佛像,雕刻得极为精美。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为释伽牟尼、左右两侧分别站着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观音菩萨、天王。相传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形象是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容貌来塑造的。

敦煌遗迹被黄沙掩埋了1000多年,直至20世纪初才展现在世人面前。它璀璨夺目、风华绝代,是揭开世界中世纪面纱的一把钥匙,是令人为之震撼的艺术长廊,更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令人扼腕的是,它被发现的时机,正处于中国最危难、腐败的时刻,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列强掠夺、被贪官所藏、被愚人所毁,散落在世界各地。参观完莫高窟后,沉醉不已,痛惜更甚。

敦煌众多飞天造像是哪个时期的

1、敦煌众多飞天造像主要集中在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朝时期,敦煌石窟开始出现飞天形象,但数量较少,且造型简单。

2、隋唐时期,飞天造像进入鼎盛时期,数量众多,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成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代表性题材之一。

3、唐末五代时期,飞天造像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仍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宋元以后,飞天造像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云冈石窟的特点和价值

1、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2、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3、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